•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是什
  • 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及范
  • 传承毕业论文文献格式(论文初稿怎么写参考文
  • 传承创新“徽”味无穷
  • 传承弘扬陈淳文化漳州芗城区北溪书院揭牌

通知公告

  • 传承版面费是多少
  • 《传承》投稿方式
  • 《传承》期刊栏目设置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恭王府博物馆牵手阅文集团:以文字弘扬非遗,以

来源:传承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0日 16:59:56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饶权与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负责同志共同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计划。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华

饶权与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负责同志共同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计划。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中华文明、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通过此次战略合作,积极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体现非遗的当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由网络文学等新的载体,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绽放更加迷人光彩。

在第一场研讨会“网络文学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上,杨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就有很强的生命力,成为作家的重要取材素材。汤俏表示,网络文学广泛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因为读者不但能看到神秘古老的东方叙事和侠义精神,还能感受到像节气、绘画、曲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柳下挥表示,因为受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影响,萌生了把网文有趣的特质和古董文物融合起来的想法。王祥认为网络文学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三个层次解读,分别是:器物文明的文学表达、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创新的结合体、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放在现代文明的框架里面进行再创造。苏宁最后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宝藏,网络文学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用叙事性的语言,让大家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据双方的发布内容,计划主要包含共同建设“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创作基地”、举办“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国风作品研讨会”、发起“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创作大赛”、开发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实体和电子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四个部分。发布会开始时上演的一曲古琴表演,正是双方在衍生品开发上的共同创意。

在第二场研讨会“网络文学国风作品IP改编价值”上,作为《人世间》、《心居》等热播剧的总制片人,马好表示,传统价值观弘扬的爱、忠诚、正义是不变的,影视作品里有越来越多非遗元素的出现,如《赘婿》里面的江宁织造,《天盛长歌》里的蜀锦等。作家闲听落花表示,古言是国风和言情的结合,现在网文言情已不再拘泥于谈恋爱,而是谈女性的成长、女性的生活等。丛治辰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以今天的方式,以现代的方式,才能进入我们民族记忆当中,被点燃被激活,希望网络文学走进恭王府之后,能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孙冬宁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而网络文学和影视创作,无论是叙事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状态,总要有依据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分。饶曙光总结,非遗与网络小说、影视等的合作,需要一种跨界的融合,也需要一种跨界的思维,同时还要有一种跨界的大胸怀,相信通过跨界合作,非遗将会给影视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也会推动影视可持续繁荣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古琴表演由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持千古名琴“九霄环佩”的复制琴演绎,曲目《龙翔苍穹》由广陵名曲《龙翔操》与《斗破苍穹》动漫主题曲《直破穹苍》共同改编而成。《斗破苍穹》是阅文旗下的头部IP之一,自2009年小说连载以来,已先后经历了出版、有声、动画、漫画、电视剧、游戏以及其它衍生品的开发,其中《斗破苍穹》动画曾登顶年度播放量冠军,累计播放量超120亿。

发布会当日,网络文学国风作品研讨会在恭王府大戏楼举办。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苏宁,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阅文集团作家柳下挥围绕“网络文学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恭王府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研究馆员孙冬宁,阅文影视副总裁马好,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阅文集团作家闲听落花则就“古言IP改编为影视易出爆款”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编辑:卫中

传承非遗是网络文学的时代责任

据介绍,在结对完成之后,作家将跟随传承人进一步学习交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过往和现阶段发展,并以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进行创作,通过优质的网络文学作品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非遗的传承与弘扬。

文章来源:《传承》 网址: http://www.chuanchengzz.cn/zonghexinwen/2022/0920/395.html

  • 1
  • 2
  • 下一页
  • 上一篇:人民日报:苏州姑苏区创新探索非遗传承
    下一篇: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国家中医药局、中国

    传承投稿 | 传承编辑部| 传承版面费 | 传承论文发表 | 传承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承》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