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是什
  • 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及范
  • 传承毕业论文文献格式(论文初稿怎么写参考文
  • 传承创新“徽”味无穷
  • 传承弘扬陈淳文化漳州芗城区北溪书院揭牌

通知公告

  • 传承版面费是多少
  • 《传承》投稿方式
  • 《传承》期刊栏目设置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市级非遗传承人林志萍在疫情环境下探索新的发

来源:传承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18日 19:59:36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就在林志萍迎来演出高峰时,新冠疫情来了--大量线下活动暂停举办,人员减少聚集。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借助社交媒体和艺术创新,林志萍的答嘴鼓表演获得了新的

就在林志萍迎来演出高峰时,新冠疫情来了--大量线下活动暂停举办,人员减少聚集。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借助社交媒体和艺术创新,林志萍的答嘴鼓表演获得了新的发展。即使在疫情期间,林志萍一年也要录制三十场的答嘴鼓节目。文明创建、征地拆迁、扫黑除恶,这些新作品都紧贴时政、弘扬社会正能量。“答嘴鼓作为非遗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反映时代诉求,更加重视公益属性。”

“千金买房,万银买邻居,社区和谐是居民的福气……”镜头前,42岁的传承人林志萍正在和他的搭档表演答嘴鼓节目《有福之嘉》。节奏紧凑、妙语连珠的台词一句接着一句,不用道具、无需特效,仅靠精心设计的闽南话台词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就让台下笑声不断,时不时传来掌声。

【来源:厦门日报社】

作为表演艺术的非遗,表演者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志萍是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答嘴鼓传承人。进入社会后,他曾经有过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说服家里人,辞去工作专心投入演艺。之后的一次机缘,他遇到了厦门市答嘴鼓非遗传承人蔡绍琪老师,遂拜师学艺,从此与闽南曲艺非遗项目答嘴鼓结下不解之缘。

答嘴鼓也叫“触嘴古”“拍嘴鼓”或“答嘴歌”,是闽南地区曲艺种类之一,是以闽南话表演的叙事性、喜剧性说唱艺术。答嘴鼓的对白采用严格押韵的韵语,语言节奏感很强,并长于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俚俗语,注重情节的展示与人物的刻画。早在2006年,厦门市申报的“答嘴鼓”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的,在2022年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想看答嘴鼓、需要答嘴鼓,不管有多少观众,林志萍都会坚持演下去。“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让这条传承之路不孤单。”

在林志萍看来,答嘴鼓风趣诙谐、生动活泼,题材来源于生活,也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去讲演,特别适合于广场传播;但另一方面,由于答嘴鼓依托闽南话进行表演,潜在受众呈萎缩趋势,以表演为单一载体的形式也束缚了发展。“我们也曾考虑过是否投身短视频平台走‘流量路线',但又担心过度包装会削弱非遗属性,失却初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厦门日报记者 叶舒扬

正在发展路线上犹豫不决时,一次与湖里区委宣传部的合作让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依托嘉福社区提供的平台和场所,让答嘴鼓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治理。台上,林志萍自己编段子,讲垃圾不落地,讲公共场所不能抽烟,讲邻里互助等文明新风尚;台下,他拍起了微电影,借助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将答嘴鼓融入情景剧表演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拍微电影不容易,我就自己‘从零开始'学拍摄手法、运镜技巧,看大量视频揣摩技巧。”很快,他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项技艺。

文章来源:《传承》 网址: http://www.chuanchengzz.cn/zonghexinwen/2022/0918/393.html

上一篇:传承廉洁文化 福建推动冯梦龙文化研究
下一篇:人民日报:苏州姑苏区创新探索非遗传承

传承投稿 | 传承编辑部| 传承版面费 | 传承论文发表 | 传承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承》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