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是什
  • 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传承论文的基本格式及范
  • 传承毕业论文文献格式(论文初稿怎么写参考文
  • 传承创新“徽”味无穷
  • 传承弘扬陈淳文化漳州芗城区北溪书院揭牌

通知公告

  • 传承版面费是多少
  • 《传承》投稿方式
  • 《传承》期刊栏目设置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泰顺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王永贵:成就立身之本

来源:传承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6日 22:58:45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王永贵性格里有股犟劲,一旦确定了一个目标就绝不回头,加上对石雕工艺的热爱,他在石雕专业班里成绩出色,竿头日上,很快他的作品被看上,送去参加石雕展览。 回想初学石雕,

王永贵性格里有股犟劲,一旦确定了一个目标就绝不回头,加上对石雕工艺的热爱,他在石雕专业班里成绩出色,竿头日上,很快他的作品被看上,送去参加石雕展览。

回想初学石雕,自己还是懵懂少年,那年十六岁,仕阳职业技术学校办起了石雕专业班。

今天,让我们讲一讲新乡贤王永贵与石雕的故事。精雕细琢他,龟湖镇是素有“世界蜡都”美誉之称也是泰顺石主产地,其中工艺石俗称泰顺石能跟国内四大名石相媲美,王永贵自小在世界蜡都——龟湖长大,十六岁走上学习石雕之路;叶蜡石润如玉、透如水、凝如脂,以及刚柔并济的内里,牵引着他在石雕之路上不离不弃;而后而立之年,又重回龟湖,用精湛的石雕技艺,助推龟湖石发展;如今坚守龟湖,是在延续这一份传承与热爱。他就是泰顺石雕市级非遗传承人——王永贵。

?

眼前这间小小的屋子,就是王永贵在龟湖的石雕工作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出来。地方虽然不大,但在这里王永贵总能静下心来,寻得雕刻的创意和灵感。不知不觉间,这样与石头相濡以沫的日子,已三十余载。

石雕创作有着这么美好的前景,我县又素有世界蜡都之称的龟湖叶蜡石丰富矿脉。只要是爱好石雕,想要学习石雕的村民,王永贵一个都不会落下。在王永贵等人的带动下,龟湖镇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石雕工艺事业,从制作石雕印章出售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泰顺石文化创意街高峰期时,达到四十三家店面同时营业,更是被录入全省首批22条重点文化创意街区之一。

雕刻艺术不仅能为创作者开拓视野,吸收艺术养分,提升自身艺术涵养,而且还是一门难得的快乐挣钱的好职业,从此王永贵更加坚定在石雕技艺上的求学。1993年只身前往青田拜师学艺,1999年,他与十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青田一起创立了石雕工作室,开始颇有名气。

王永贵:1975年出生于浙江泰顺县龟湖镇,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工艺设计专业,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任泰顺石馆馆长、泰顺石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第十届泰顺县政协委员、龟湖镇新乡贤参事会秘书长等职务,荣获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泰顺叶蜡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首批王永贵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市名师名家、首批泰顺名师工作室、泰顺工匠、浙江省“百千万”优秀技能人才等称号。其部分石雕作品《寄山骄矜》荣获2011年第十三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作品《天伦之乐》获2012年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作品《吟秋》获2012年第九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中艺杯”金奖、作品《和风顺畅》获2013年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作品《如花岁月》获第九届中国温州“白鹿杯”金奖、作品《渐入佳境》获2016年“金石杯”全省泰顺石创作大赛金奖等奖项。

?

王永贵一边积极活跃市场,一边不忘立身之本始终是技艺本身。他认为,泰顺石出自泰顺,更应展现出泰顺人文文化特色。为了推广泰顺石雕文化,王永贵还积极探索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宣传模式,如抖音短视频等,更是亲手为游戏“王者荣耀”设计比赛冠军信物。

?

“十二五”期间,我县上下高度重视泰顺石产业的发展,全力谋划打造泰顺石品牌,积极引回在外本县籍石雕大师,培育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让它成为泰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听到这个消息,热爱家乡的王永贵,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青田的事业回到家乡,成为了第一批回来的石雕工艺者。

2011年,回乡后的王永贵,在龟湖开设了首家泰顺石工艺店,一边招收学徒学习石雕,一边开设公益培训班,手把手教授家乡的石农们基础石雕技艺,每期持续三个月,受训者达800人次。紧接着,泰顺石产业管委会、泰顺石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相继在龟湖成立,行业之风悄然形成。

?

文章来源:《传承》 网址: http://www.chuanchengzz.cn/zonghexinwen/2022/0906/387.html

上一篇:马来西亚华总文创嘉年华:文化传承的“古早味
下一篇:重庆璧山:跟师实践,传承中医药文化

传承投稿 | 传承编辑部| 传承版面费 | 传承论文发表 | 传承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承》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